新华社北京3月15日新媒体专电
当中国的经济奇迹获得全球赞叹时,走向海外的国人越来越多,也让世界越来越多地了解了普通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人的谦逊、勤奋和善良。然而,一些国人在海外的不文明、不懂文化差异的行为举止,也时常成为热议话题。国人在海外,有哪些“囧象”较为常见、亟须改变?不少网民和全国人大代表对此纷纷建言。
【囧象一:陋习难改、文明素养欠缺】
不少国人发现,在国外的一些公共场所,常常会看到用中文书写的“欢迎光临”,但也会看到“请勿随地吐痰”“请勿乱丢垃圾”“请勿大声喧哗”等警示牌。
刚刚从欧洲旅游归来的韩女士说:“我们去了梵蒂冈,有一种圣地的感觉,非常安静,突然来了一个中国旅行团,说话声音特别大,别人都盯着他们看,有老外就无奈地摇着头说‘China’,我自己也觉得很不自在”。
在美国留学多年的张凯悦指出,美国人很佩服中国人的勤劳、谦逊,但有些中国人会给他们留下不懂礼貌的印象,比如当对方笑脸相迎、询问需求时,有些中国游客会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有的甚至会刻意躲开,让老外很不习惯。
让旅客施丹印象最深的是,在国外拍照时,老外会绕行或等人拍好照片再走过去;而我们中有些人却没有这个意识,往往是不管不顾,从中间穿行而过。
【锐点评】由@新华社发布发起的微博调查显示,在境外遭遇的囧事中,“不关心文化差异,当了‘傻冒’还不知道”居首,紧接着就是“喜欢扎堆,到哪儿都是闹哄哄”。
全国人大代表、罕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敏认为,国人的一些陋习,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长久存在,虽然屡屡呼吁但难以完全改变。换了个文化环境,就凸显出来了。要改变,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社会和政府对培养文明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囧象二:缺乏规则意识、我行我素】
在澳洲生活了多年的李嫣指出,有些中国人到了国外不按规矩办事,我行我素,比如飞机轮子刚着地,不等通告就开机打电话,抢行抢座等。“虽然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这样,但这样的事情多了,容易引起反感和偏见”。
即使面对明文提醒,一些中国游客也视而不见。“有一次,我在一家餐厅吃饭,突然进来了十几位中国游客,其中好几个人不顾‘禁止吸烟’的提示抽起烟来,服务员去提醒,他们还等了一会儿才灭烟。”李嫣说。
【锐点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指出,在不少国人眼里,不守秩序叫“不拘小节”、无视规则成了“办事灵活”。在这样的风气下,不少人缺乏规则意识。出了国门,就难免遭人嘲讽。
【囧象三:免费的都要、贪“小便宜”】
中国青年旅行社海外团领队范修成指出,一些中国游客虽然在奢侈品店里出手阔绰,但在一些细节上却十分抠门,贪“小便宜”的意识格外明显,令人费解。
“比如,爱拿卫生间里的免费卫生纸,带走咖啡店里的免费餐巾和刀叉,过度拿取自助餐厅里的免费饮料或色拉,随便拿走酒店里的洗衣袋等,还没有付小费的习惯。”范修成说。
【锐点评】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认为,贪“小便宜”、爱钻空子,说到底都是不守规则的一种体现。作为一个走向世界的国家来说,国人在外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国家的整体形象,提升国民修养、树立礼仪之邦应有的儒雅和大气风范已刻不容缓,“我们每个人都应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
国人在海外,到底是啥形象?
【解说】近日,演员黄渤在微博中曝光,他在西太平洋岛国帕劳潜水时拍到了一个“中华”烟盒,顿时在网上引起热议。在全国两会前,这样的囧事让
“中国人的海外形象”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热点。不少人担心,当中国正在努力建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之时,走出国门的国民素质如何与大国形象相匹配?那些扎堆喧闹、乱丢垃圾、到处扫货拍照甚至大闹飞机的囧事,除了让我们尴尬,也促使我们思考:我们每个人应该为改善国家形象做点什么?两会前,新华社记者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行了随机采访,看看他们怎么说。
【字幕】在国外,钱主要花在哪儿?
【同期】王女士:购物,旅游吃啊玩啊。(购物买什么?)化妆品,奢侈品。
【同期】施丹:我们学生最主要的一个花费也就是关于留学生活的花费。第一就是房租要付,自己的基本问题衣食住行,或者有一些多余的钱再买一些自己想买的东西,可能是价格比较高的一些东西。
【同期】胡波: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购买一些比较好的品牌的一些产品。(奢侈品?)对,奢侈品。另外可能(花在)旅游,在旅游这方面花的钱现在越来越多了。
【同期】李女士:女孩子的话(买)化妆品,奢侈品这一类会比较多一点,包括给家人的礼物。可能每次要(花)3、4万(元)左右吧,这是比较基础的了,当然有时候可能会买得比较多一点,比如说去美国这种地方,(要花)5、6万。
【同期】沈小姐:衣食住行主要就是吃吧,然后大概就行,交通吧。会(常购物),主要买名牌包吧。(奢侈品那种么?)对。
【同期】李爽:一般买一些化妆品还有奢侈品比较多,首饰、手表,购物比较多。花在旅游方面都差不多,主要还是好多人出去都(买东西)。
【同期】刘富善:欧洲买服饰,英国比较有名的就burberry,美国就Coach,大陆同胞去台湾会买凤梨酥、珊瑚、菌子、奶粉。
【解说】出国旅游,买东西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重要目的。曾经有照片,拍的是海外一些奢侈品店开门时中国游客像潮水一样涌进去的情景,颇显囧态。像这样的囧事,国人在海外也遭遇过不少。
【字幕】在国外,都遇到了啥囧事?
【同期】施丹:
我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一些欧洲人,比如说你在景点拍照的时候,他们会等你拍好照片再这样走过去。可能像咱们中国人的话在这一点上面有一点欠缺,他就不管你在不在照,他就直接从中间穿过去。
【同期】胡波:
比方说在餐厅大声喧哗的问题,可能还有在公众场合非常地(吵),因为我们喜欢在那儿(说话),特别是团队活动,有些旅行团在的时候声音特别大,不太注重周边环境的安静,在一些公交车上或者地铁,或者大巴上。
【同期】韩女士:比如这次去巴黎,到罗马,有梵蒂冈这种圣地,需要非常安静。但有别的中国团说话声音特别大,别人会看,他们第一反应就是China。我觉得这个不大好。
【同期】吴女士:大声喧哗特别明显,人家好像都知道中国人这样,都躲你,人家走了就完了呗。别的还好。入乡随俗,慢慢地,国家文化素质提高,可能会好些。大声喧哗,闹啊,兴奋点高,让人家有点烦。
【同期】李爽:比如说酒店里面洗衣袋之类的本来不可以带走的东西随便带出去,或者在比较高档的五星级酒店里面大声喧哗,在那种西餐厅里也是说话声音比较大,公共场所抽烟,这种都是比较多的。
【解说】花钱如流水,参观如赶集,不少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也感觉到,改善“国人海外形象”已经非常重要,他们还提出了不少建议。
【字幕】改善国人海外形象,有啥建议?
【同期】施丹:第一个我觉得还是先要遵守国外一些本身就规定的条约,比如说你在餐厅不能抽烟,在公共汽车上面不能吃东西。不能我行我素。第二个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这样的意识,就是出门在外,我毕竟是代表中国的形象,无论我是多么的渺小,但是我要有一个这样的责任心。
【同期】吴女士:注意给国家树点形象,中国人不是代表个人出去。人一说你中国的,光是强大了,素质特别低特别不好,挺遗憾的。
【同期】胡波: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旅行团。能不能在出国之前对所去国家的一些风俗,文化,基本的社交礼仪做一些培训和宣讲,使他们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那么整体可以提高这个旅行团队在外的表现。
【同期】旅客:公共场所,穿着要整齐,不能随便吐痰,纸屑放在垃圾筒,吃饭不能讲话太大声,很多场所要排队。这些都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礼貌。
【同期】李女士:我看到很多国人到国外去,特别是欧洲、美国,他们可能是想显示自己的身份,在那边高消费,很少会有小偷小摸的动作,非常非常少。我相信大家的文化水平还有意识、素质会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渐渐有提高,这不需要太过担忧。
【同期】李爽:我觉得随着教育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会进一步提高,慢慢地会越来越好,大家出国之后就记着点大家都是中国人,给中国人多挣点脸,别丢中国人的脸就行了。自己弄不明白的话,看看人家怎么做的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