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家公司的广告招牌,图上是满满一桌吃的、喝的,有红酒,香滨,干果有葡萄干、蜜枣、腰果、杏仁、开心果、核桃,还有干酪。真是很不错。一家老小在家里,围着桌子,喝喝红酒,嗑嗑开心果,谈谈家事国事天下事,自然是件愉悦的事。据说他们的圣诞大餐还有烤乳猪或者是烤山羊。在那样的氛围下,吃着烤肉,大家举杯相庆,是美妙的。
我还未出国前,对欧洲的圣诞节有着美好的遐想!大都是受书籍或着电视的影响。认为自己有朝一日,来到欧洲过圣诞节的情景也是这样的。圣诞老人坐在鹿拉的雪橇里,在茫茫雪原里弛行而来,当然自己应该是住在一幢有花园的别墅内,因为电视里都是这样演的。自己坐在壁炉旁的摇椅上,圣诞树立在一旁,然后老人从烟囱爬进来,送给你礼物。这样过圣诞节是自己幻想中的事,也认为欧洲人自己也是没有几人能够享受的到,因为现在这些套房根本就没烟囱可爬。虽如此,不过自己心中欢度圣诞节的样子和现实真的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就谈不上个“欢”字!
在西班牙更是惨,中餐馆二十四日下午都要照常营业,虽然生意并不好,但开着门,总会进几个人吃饭。老外是高兴,但工人们就喋喋不休的抱怨!老板在圣诞夜都要号召厨房整一顿吃的。其实我们做厨房的谁想弄呢。“吃肉不如养肉”,二十四日夜里下班都在十二点之后,还要烧这炒那,实在烦人,还不如让我们回去睡觉来的爽快。吃又没什么东西可吃的,一个鸭子,二十来个人吃,一个人连一块肉都分不着。工人们弄到夜里两三点钟才回来,第二天,还要起床上班。我打工的第二年,大厨就向老板提意见,说是不要搞圣诞餐给自己吃了,太麻烦也太累。老板没接受,我看是他怕我们把这事传出去,令他失脸,怕别人说他小气,诸如什么连圣诞节都不给工人吃一顿!上帝啊!老板的想法和议论他的人,在我看来都是可笑之至的。他们脑子里的想法无非是这样的:平时吃差一点是应该的,在圣诞节这天给大家吃顿好的,改善生活。所以倘若不给吃这顿圣诞饭,我——老板就太刻薄了。如是而已。
葡萄牙就好点了,就是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中餐馆是关门的。这也是一年365天中,餐馆唯一有机会全体员工休息的日子。这天晚上如果哪家中餐馆还开门营业,即使他的工人们不抱怨,其他餐馆的老板也会义愤填膺一致指责他。呵呵,这真是难得的很!
有了这可贵的半日休息,工人们都对这半天寄予厚望,老早就开始如何计划好好利用这半天:有的说要去CASINO大赌一番,可惜关门;有的说要玩扑克;有的说要围着火锅吃到天亮;有的说要要好好睡一觉。总之大家是兴奋的。我倒是觉着大家真是可怜,好似个流浪汉,给他点温暖,就叫你爹娘了。不过总比西班牙中餐馆的工人来的幸福。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其实半日能有什么节目可安排呢?当地人,一家老小围坐,其乐融融。我们华人,绝大多数都是离乡背井,孤单一人,何来一家老小?餐馆里的工友大家坐着吃顿饭,算是最热闹的节目了。平日的饭菜吃的厌了,这顿饭也来点鲜的东西,虾蟹是少不了的。什么海蛰皮之类也有,总之是丰盛的。大家平时天天见面,此时也没什么话好说,况且老板同吃,有时想说点别的话也似乎不太方便,总之大家很快风卷残云一般,不一会儿,就有人离席。稍后又有人站起说:“哎,吃饱,吃饱,回家睡觉!”一会儿工夫,大家纷纷离开座位,勤快的人把吃剩的菜端到冰箱里去,然后清场。有人便会叹道:“圣诞、圣诞,也就是这个板头(这‘板头’是青田土语)”!接着工人都离开餐馆,老板关灯,锁门,回家!
工人们三三两两,打牌的打牌,看电视的看电视,去访友的访友,都顾自个儿去了。记得自己曾在三年前的圣诞夜,与一位老师傅去了一回华人教会。早听说今晚教会很热闹,慕名而去,并非宗教的缘由。由于去的早,教会楼下的礼堂还没开门,我们三个人站在冷风中等了一个多钟头,才渐渐的有其他人来。然后大家一起坐在礼堂里。华人很多,有虔诚的基督徒,也有像我这样来凑热闹的。不过依我看还是凑热闹的多。华人在此地每日都为生活奔波,大家平日鲜有联络,趁此聚会良机,大家互相嘘寒问暖,气氛和睦融洽。当然这嘘寒问暖之声就会影响牧师在台上讲话。
牧师讲完话,还有节目可看,有舞蹈还有相声。夜已深,大多数人都离去了,诸如凑热闹的人。可我没走,因为同来的老师傅对我说:“等一会儿,去楼上吃点东西再走。”于是我夹在那些正宗的信徒中间上楼。一个大厅,中间的桌子摆满了食物。看的我都傻了,什么都有,有些是我出国之后,还没尝到过的东西。老师傅介绍说:“这些食物都是大家自己做的,然后今晚都拿到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年年如此”。对于他们我自然是个陌生人,然而他们对我很是热情,一个劲的说:“吃、吃,冷了就不好吃了。”一个大房间,有几十人,大家基本上站立围着桌子,手里拿着东西吃,大家有说有笑,相敬如宾,气氛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