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World Bank)周三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在近几十年中国脱贫工作取得巨大进展之后,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目前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2010年,全世界约有12亿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中,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相比30年前的19亿,这个数字已有所下降,尽管这30年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了近60%。
过去30年,极端贫困人口总数在每个发展中地区都有所下降。2010年,发展中世界约有21%的人口每日生活费不足1.25美元。1981年,这一比例是52%。
脱贫工作最出色的是中国。该国极贫人口比例从1981年的84%降到了2010年的12%。印度极贫人口比例从30年前的60%降至33%。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贫困人口总数不断增加的地区。2010年该地区贫困人口为4.14亿,较3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极贫口人比例从1981年的51%降至2010年的48%。但这点成绩与其它地区相比可谓微乎其微,并且意味着2010年全球34%的极贫人口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981年,这个比例是11%。
同样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极贫人口占世界极贫人口的比例从43%降至13%。而印度尽管在降低极贫人口比例方面有实质性改善,但2010年该国极贫人口占全球极贫人口的比重仍高达33%,高于30年前的22%。
世界银行在周三发布的另一份报告里说,全球12亿极贫人口中,逾四分之三住在农村。城市化一直是减少极端贫困现象的关键驱动力。目前,约有一半的全球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