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恰在回首时——写在葡华报创刊20周之际

ofa8
26890ofa8管理员
2019-04-02 19:13:30
26890 2019-04-02 19:13:30
人生恰在回首时
——写在葡华报创刊20周之际


夜里,詹社长发信息给我,大意是说今年是《葡华报》创刊20周年,过几天有个庆典活动,让我一定抽时间过去聚聚。我出国谋生也正是1999年。20年了……,躺在床上,不禁思绪绵绵,半睡半醒中,回忆着点滴过往。


99年6月,我抵达巴塞罗那,1年半后来到里斯本。那时葡萄牙华人圈还是以餐饮业为主,零售业还不是华人主流。总体上葡萄牙华人经济实力孱弱,当老板的华人还是很稀罕的。如果一个华人买辆宝马320,就能在华人圈中成为谈资,如今宝马X5俨然成为华人的街车了。

当时PT公司有一种电话卡,1000葡币(5欧元)一张,拨打中国电话只有10分钟。这卡有一个BUG,可以同时多人用同个卡密拨打不同的电话号码。餐馆下班,已是深夜12点,正适合与国内家里人通话。于是大家分散在不同的公共电话亭里,在约定的时间同时开拨电话。

2001年那会,葡萄牙华人拥有个人电脑还是少数,尤其是打工族。当时台式电脑的CRT显示器太大了。打工的华人住宿条件逼仄,能有自己的一张书桌,简直是奢望,更别提能有地方安置台式电脑了。买了电脑,还要能上网才行,不然只能玩玩游戏,无法获取新闻消息了。而那时上网只有先拉一条电话线,通过ADSL猫拨号上网。ADSL拨号的声音,想必现在小年青没有听过,吱……吱,就是电流声音的放大版,然后就是一串“咕咕……嗯嗯……叮——”的声音。终于连上,512K的速度,流量2GB。

多数旅葡华人没有获取国内新闻信息的通道,加上语言不通,在葡的精神生活,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每周,我工作的餐馆都会收到邮寄过来的《葡华报》。当初的报纸还不是新闻纸印刷,版面也不多。中午下班,大家坐在餐桌旁传阅报纸,获取难得的中文信息。


算起来,与詹亮的交集早于与《葡华报》的交集。花三个月薪水买了人生第一台笔记本电脑。winXP系统还是在电话里向詹亮请教如何安装的。

我第一篇向《葡华报》投稿的文章,是2004年的欧洲杯,看了葡萄牙与英国大战后,写的一篇观后感。此后,陆陆续续向《葡华报》投了一些稿件。当初我住在ARROIOS,报社办公室也在附近。休息天,时常去他们那里瞎聊。木制的楼梯,木制的楼板,走在报社的办公室里,吱嘎吱嘎作响。这期间报社主编是陈玉新博士。现在陈博士依然活跃在葡萄牙华人文化圈里。

以下这些文章都是在开店前发给报社的其中一部分。文章当然是很粗陋,但是当时的我居然还萌生了一个愿望,想在30岁之前印一本自己的杂文集。

ú  第一百六五号
ú  乞讨者
ú  人民币升值?哦——不!
ú  一年的足迹
ú  足球的魅力——写在葡英大战之后
ú  诸事不便——还是球
ú  不做“厨房佬”之理由十条
ú  小游天涯海角
ú  省钱之术
ú  从山城到葡萄牙
ú  我与游戏的始终
ú  我的小学
ú  故乡.过年
ú  无题
ú  漫笔圣诞
ú  生活花絮
ú  电脑与我
ú  碎屑
ú  鬼与鬼脚
ú  闷懵
ú  风声鹤唳——查税风波
ú  第三条路
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葡萄牙版
ú  这六年
ú  看葡华报
ú  暮色中的特茹河
ú  开店之十全大补
ú  港湾
ú  归国之感
ú  写在打网球之后
ú  耳闻
ú  饭后杂谈
ú  王家卫2046观后感
ú  迷失在社会的岔路口

正是华人疯狂开“三百店”的年代,每天开三百店发财的消息轰炸着我。搅得我内心焦虑又心向往之。想着自己天天刷碗,没事写写小文章,能发什么财?于是我也加入到找店大军,在里斯本郊区开了家小店糊口。


小店开起来后,生活逐渐安逸。没赚什么大钱,但我日渐一日的发福了。趁去里斯本进货时,抽空去了《葡华报》社。主编已经换人,其中一位编辑看到我惊呼:“你前段时间,怎么消失沉寂了,没见你给我们写文章了。”颇有埋怨我的味道。詹亮对我说:希望经常向我们投稿。可我已经很懒,因为“没店没车”的焦虑感消失了,写文章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消失殆尽。

直到有一天看到《葡华报》一篇文章:《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读后,就写了一篇:《浅析葡萄牙中餐业的现状及出路》。因为我是当年东方行动的亲历者。那次事件,给葡萄牙华人经济以惨重一击,有些华人因此失业而远走他国。

这篇文章发给报社后,想不到詹亮把文章打印出来,来到店里与我讨论。随后,我接受了他的邀请,成为报社非全职员工。主编是雷启沐女士,一位精通中文、葡语、英语的才女。

期间跟随詹社长前往西班牙马德里,途中经过BADAJOZ。在华人批发商区,我与同事一家一家向商户发放报纸,希望能有什么业务上的斩获。在马德里,我们一行人拜访了西班牙侨领徐松华先生,听他讲述侨会为华人社区奋斗的往事。徐先生高亢的声音,令我印象深刻。第二天我们在马德里FUENLABRADA仓库区走访多家贸易商行,听取他们对我们报社的发展建议。

马德里回来后,我又跟随詹社长前往PORTO,与当地各界侨领座谈。从波尔图回里斯本,出发已是深夜。在车上,詹社长对我说:“阿强,收了广告费,才能发上工资阿……。”他说:“有时候,我一个人在夜里开车,人要睡着了,就把手伸出窗外,手冻麻木了,再用冰冷的手摸摸脸,刺激自己,这样会清醒一些”,又说:“葡萄牙高速路上的加油站,在高速路上就能看见。西班牙的高速路就很扯蛋了,路牌上标示下一个高速路口有加油站。当你下了高速路,根本看不到加油站在哪里。有一次我就是这样被它们迷惑,连续下好几个出口,在附近都找不到加油站,结果车在高速路上没油了,大半夜的睡在车里,冻死我了”。

我大概做了半年的记者吧,感到力不从心。主要原因是我非常不善交际,加上才疏学浅,专业能力不足,于是从《葡华报》辞职。


詹亮原先在ROSSIO开有一家小店铺,销售一些饰品与手提包,由他夫人照看。起先几年,生意还过得去,随着百元店盛行,加上小店高昂的租金,终于无法维持。随后詹亮在PORTO ALTO 开了一家批发鞋子的商铺。有次我去PORTO
ALTO
仓库区进货,特地去了他的店里。

詹亮见到我很客气,非要拉着我去隔壁的咖啡馆喝一杯。随后他把一份中文报纸递给我说:“你看看这个,哪有这样说的?”这篇文章大意是:葡侨界举行了一次座谈会,是倡议有实力的华人企业家群策群力,如何将中文学校做大的事。但是这篇文章在暗戳戳地提中文学校的归属云云,有攻击中文学校之嫌。

詹亮看了这篇文章很生气,跟我讲了中文学校当年成立及初始发展的各种艰辛。他说:发起一件事,相对容易,但是坚持下来做一件不盈利、仍要不断填坑的事是极其艰难的。他向我介绍了中文学校起步时,当年陈坚先生的努力。当年,陈坚这么有实力的人,对中文学校资金上的付出都感到力不从心,这文章的作者居然对一个坚持下来做中文学校的同胞予以挖苦嘲讽,这是什么心态呢?

那些年,我年轻气盛,在葡华报上,与好些人打了笔战。曾用青田剑客的笔名,与一位崂山道士笔战好几个回合。同行的报纸都以为报社刻意炒作。詹亮希望我就此事也写一篇文章,回击一下那份报纸对中文学校的无理指摘。

我没有去回击那篇攻击中文学校的文章觉着已经离开《葡华报》了,不想再参与这些事。现在想来,对于此事,詹亮当初可能对我有少许失望吧。但是我很理解他对那篇文章的愤怒,就像《葡华报》的诞生与成长:发起成立报社固然不易,但是能够坚持下去才是真正地考验。

《葡华报》成立以来,也有其它华人报纸在葡萄牙创刊发行。想必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些报纸的名字。现如今,这些刊物早已停刊或日渐式微。成立时,轰轰烈烈,携投资人,开发布会,聚餐合影,有什么用?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没有对理想的坚定守护,任何初始火热的激情,都会被现实的冰水浇灭。


《葡华报》社办公室从ARR0IOS迁址到MARTIM MONIZ(货行)后,如果我去货行,有时间就会去报社坐一坐,报社除了詹亮夫妇,几乎都不认识了。报社主编与记者变成了我原来做记者时的同行。有些意外,又让我感慨葡萄牙华人圈之小,大家谋生之不易。虽然以前可能会在报纸上互喷,见面后,大家也就相视一笑。记者于建华先生真的很会写,每周洋洋洒洒上万字,我是真做不到。

这期间《葡华报》开辟了一个叫“葡华沙龙”的栏目,邀请旅葡华人来报社,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有一期我被詹亮邀请过去。我倒是非常郑重,列了提纲,在脑子里过了几遍我发言时的要点。结果真的是非常失望,其中有一个是现在妇女协会里的什么副会长,我不知道她发了什么言?!没准备,参与什么Salon呢?
引用自己4年前的文章

在葡萄牙侨界,詹亮一直用自己的影响力作出贡献。詹亮的侨界事业,与徐英丽女士长期默默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曾经问徐英丽女士:社长为侨社做这么多事,你没怨言啊?她用清亮而温和地语气说:“他就是这么个人”。我想正是徐女士这样完全地支持,詹亮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侨界工作。

在报社期间,我与詹亮去过葡萄牙北部拉过赞助,去过西班牙马德里拉过广告,报社仅能艰难地维持收支平衡而已。英丽女士则独自在里斯本Rossio照看一家小店,销售女士包与饰品。小店停业之后,詹亮夫妇在Porto alto开了一间批发鞋子的商铺,可能由于对行业不太了解,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果。此后,英丽女士就一直在报社帮忙,有一段期间她还亲自下厨为员工炒菜做饭。

前些年,詹亮夫妇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在我看来,与其资历是有些不匹配的。那几年,正是华人零售业大爆发,造就一批华人“富豪”的黄金时代,而他似乎只在《葡华报》里打转。

近一两年,我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鲜有和他们见面,有时候也只是在微信上聊一聊。最近得知他们在新传媒等业务上取得卓越成绩,终于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实在为他们感到高兴。


如今我没有郑重其事写文章的念头了。有点随感的东西都发在自己的公众“特茹河之声”里,或者网站intejo.com上。更新频率比较低。

《葡华报》20年,一路走来,我只是参与了其中一小段路,谢谢詹社长盛邀。作此文,谨祝福!
游客
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或者 注册
weixin
特茹河之声

每一天,发现生活之美!

微信公众号:portugal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