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找不到均衡点 - 钮文新

莫言门下走狗
34430莫言门下走狗新兵
杂谈 2013-05-10 02:18:31
34430 杂谈 2013-05-10 02:18:31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产业分工完成之后,整个世界的贸易平衡被打破了。要想恢复平衡可以,但必须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一起努力,必须是发达国家充分放开市场,取消出口限制。但这几乎是与虎谋皮的事。

原因一,美国可以对外出口的商品,其生产已经转移到世界各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去生产了,而不能转移的商品生产,也是不能随便出口的商品;原因二,就因为不平衡、就因为美国可以买我们的东西、而我们买不到它的东西,所以美国才可以占便宜,才可以获得巨额“铸币税”收益,这是美国绝不会放弃的利益,一旦美国与其它国家的贸易都平衡了,那美国“铸币税”收益就消失了。

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全球化产业分工不可能结束,中国的加工贸易会继续长期存在。如果中国单独试图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办法找到“贸易均衡点”的努力,不仅白费,而且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不要认为美国、欧洲、日本货币贬值是为了国际经济平衡,它们是为了自身的债务平衡,为了制造全球性通胀以劫持穷国。很遗憾,我们的中央银行不相信这些,它们坚持“过时的理论”。而伴随着这样的坚持,中国经济正在从虚弱走向更虚弱,从“一枝独秀”走向“复苏艰难”。

我手里有一张图,这是2005年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之后,截止2012年年初的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走势与贸易顺差的走势图。我们先看“绿线”这是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势,一路刚性升值,根本谈不上“有升有贬”或“双向波动”,而中央银行却把单日或极短时间的升值与贬值称为“双向波动”,这明显是“自欺欺人”。

图中的“蓝线”显示的是“加工贸易顺差”。我们看到的事实是:除了2010年,由于发达经济体需求极度疲弱、尤其是欧债危机的“闹腾”使得当年顺差有所减少以外,其他时间,无论人民币如何升值,加工贸易顺差刚性上涨。

图中的“红线”显示的是“一般贸易顺差”。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当人民币升值到一定程度之后,从2009年开始一路下跌,而且在2011年出现逆差。

这张图说明什么问题?第一,人民币升值丝毫不影响加工贸易顺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加工贸易“两头儿”在外,原材料进口、加工生产、产成品出口——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升值可以推高出口价格不假,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而实际过程中,并没有推高加工商品出口价格。为什么?因为人民币升值同时压低了进口价格,外商为了压低出口价格,在与加工企业进行价格谈判的时候,他们已经考虑到了人民币升值导致的进口价格便宜。

所以,人民币升值并未使加工企业获得更高的加工费,而是该怎样还怎样,出口价格根本上不去。既然人民币升值没有对加工贸易出口价格构成影响,也就不会减少市场需求。所以,中国加工贸易的绝对量和所创造的顺差都没减少,增幅的变化则取决于发达国家的需求。

为什么一般贸易顺差会大幅减低?因为,一般贸易的所有原材料基本源自国内生产,进口占比极小。所以,人民币升值会刚性推高一般贸易商品价格,而不能通过进口便宜降低生产成本。

实际上: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已达32%,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更达40%;如果从1994年算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值了70%。但看看中国今年前四个月的贸易数据,出口增长最快的依然是传统的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这说明,无论人民币如何升值,发达国家对中国此类商品的进口依赖刚性存在。

那么,我们找得到人民币汇率的“均衡点”吗?一些人以金融危机、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极度萎缩时中国出现的、短暂的“贸易均衡”去佐证人民币升值的作用。这不又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非要用中国经济的巨大代价去证明一个“伪命题”?到底是中国经济的健康重要?还是找到人民币汇率的“均衡点”重要?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印度降息、澳大利亚降息。今天有报道说:澳大利亚“意外”降息。真奇怪,我看只有中国的学者才会感到意外,而稍有国际经济常识的人都会认为“再正常不过了”;我还看到报道说:中国利率走势两头为难,认为降息会妨碍房价调控政策。我认为,这样的说法过于“白痴”。房地产市场仅仅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部分,调控它本应采取结构性政策,怎么我们中国总是要用总量性政策,去控制结构性问题?

游客
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或者 注册
weixin
特茹河之声

每一天,发现生活之美!

微信公众号:portugal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