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公布之后,立即引起了国际市场的震荡。金价进一步暴跌,大宗商品价格及油价格下跌,全球不少地方的股价下跌而美元上涨。因为,在国内外市场看来,中国经济今年首季增长7.7%不仅低于市场预期,而且也低于2012年第四季度的7.9%,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下行走势。
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知更是向两极严重分化。
一极是国内政府官员的解释是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下行,主要是国际形势复杂,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是属于合理增长,因此现有的经济政策仍将维持。而另一极是国际上的许多机构及市场人士都认为,由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贪污、成本攀升等原因,中国的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而多米诺骨牌似乎已经开始倒塌。因此,中国经济将面临着严重的硬着陆风险及衰退危险。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其认知为何处于如此严重分化的两极,仅是认知的问题还是实体经济本身的问题。如果仅是认知的问题,那么这种认知差异性的原因又在哪里?如果是实体经济本身的问题,那么哪一种认知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形势更有解释力?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认知问题,其假定前提不同,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所得出的结论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为何中国的政府官员会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多少问题,这里既有所公布数据的科学性问题,也有思维定势GDP的崇拜。也就是说,只要GDP增长指标与所规划目标相一致,那么其经济增长就不会有太多问题了。甚至GDP增长的内容是什么,增长的GDP是如何分配就不是他们关注的内容了。
而国际上的机构与市场人士之所以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着问题,关键不是看过去发生了什么,不是看当前的GDP增长是否达到政府规划之目标,而是看这种经济增长是不是背离的经济生活之常识而不可持续?如果这种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将来又会发生什么?等。
可见,对中国经济增长之认知,中国政府官员所强调的是所谓的“正能量”,强调经济增长的潜在性,由此来提振中国经济增长之信心及达到个人政治之目标;而国际机构及组织所强调的是当前中国经济有哪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有哪些风险。可以说,正因为是前一种认知而不是后一种思维方式在中国经济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就使得中国经济政策永远是一种没有反思的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只能是一种路径相依的直线式前行而没有调整。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一届又一届政府在轮换,但是每一次政府的换届,所看到的仅是新上任政府对前一届政府所谓“正能量”的总结,而没有看到对前任政府政策上的反思,而没有反思的政策往往很难要看到当前经济问题之所在及要找化解之办法同样不容易的。所以,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认知两极的差异性更多的是思维定势本身而经济的现实。
对于现实的中国经济增长,并非国际机构做空或做多中国经济就以为中国经济有多少问题的事情,而是由于十年来很少有人对中国经济政策有过认真的反思,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正在走向一条路径相依的难以调整之路。即,一是整个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使得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各种资源都涌向房地产业,从而使得国内经济结构越来越向低端发展,产业结构越不合理,其调整越来越困难。如果不改变当前中国经济“房地产化”的格局,要想让中国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根本就不可能。
二是中国经济“房地产化”的驱动力是房地产暴利。可以说,在近十年房地产错误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完全成了一个投机投资为主导的市场,每一个人都想用来赚钱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住房市场价格快速飚升、房地产泡沫变大,最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财富短期时间内向少数人聚集(作者注:比如今年胡润财富排名榜60%以上富豪与房地产业有关,近7万名亿万富翁多数都是通过房地产起家。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看到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让少数人如此快如此多地聚积财富的)。
而绝大多数人无法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之成果、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越来越严重和普遍、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快速增加等。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庞大利益集团,从而使得任何想调整房地产利益关系的政策都会寸步难行。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整个中国经济“房地产化”,而且整个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也“房地产化”了或整个中国核心价值全面扭曲。
可以说,这正是整个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够得以解决,不仅整个中国经济结构难以调整,而且中国金融市场及中国经济的风险正在快速积聚。最后吹大的房地产泡沫必定要破灭,这是不与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可以说,国际上的机构及市场人士之所以对中国经济信心不足,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房地产化”及房地产泡沫是不可持续的。
对此,十八大后中国新政府上任之后,尽管提出不少经济改革的政策,也希望通过“改革红利”来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这些政策中却很少对前十年房地产政策做一个清楚明确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重大调整;也没有对当前这个投机投资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给出一个明确的预期,即住房市场的性质将会真正改变,反之,推出“国五条”则不断地强化房地产投资预期,从而使得房地产投机投资者又涌入市场,涨在高处的住房价格又快速上涨。可以说,前十年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新的一轮中国经济“房地产化”则又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对中国经济自然不会有信心了。
所以,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并非仅是认知的差异性问题,而是政府是否能够对当前中国经济“房地产化”真正下决心调整的问题,只有政府下决心挤出当前中国房地产巨大泡沫,才能够把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降低,才能让中国经济真正把其潜能发挥出来,并走向健康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之基础。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一定是巨大的。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自然破灭了、中国金融危机爆发了,中国经济岂有增长可言?